第十八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聚焦城鄉可持續發展議題

第18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新聞通氣會日前在京舉行。本屆中國國家館展覽以“更新·共生”為主題,回應第18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總主題“未來實驗室”,聚焦全球普遍關注的城鄉可持續發展議題,用近年來中國城鄉更新的代表案例和前沿探索,展現當代中國城鄉發展的解決方案和未來愿景,向世界講述一個生活、建筑、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

 本屆中國國家館主展陳空間。

威尼斯雙年展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藝術盛事之一。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一級巡視員鄭浩表示,文化和旅游部自2005年起舉辦中國國家館展覽。多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國家館展陳條件不斷改善、運作模式日益成熟、國際影響持續擴大,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發展水平、藝術創作水平和社會開放水平的一個窗口。伴隨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長,大眾對建筑美觀性、舒適性、文化性的關注和追求也在不斷增強。一代代中國建筑師持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的建筑設計,為世界建筑學的發展帶來靈感和活力,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金生說,過去18年,中國館主題豐富多元,既代表每屆策展人對雙年展總主題作出的思考和回應,更是中國發展面貌和文化焦點議題在藝術和建筑層面的生動寫照,為世界了解中國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窗口。

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阮昕介紹了本屆中國國家館展覽策展理念和整體方案。展覽將通過近40年來中國人居環境的變化,從城市、自然與人的視角,講述一個獨特的中國故事。展覽包含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室內展陳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節“宜居·傳奇·百變群像”,講述中國建筑師持續在更新中追求宜居的人居環境;第二章節“宜居·更新·上海故事”,講述建筑師在上海這個“螺螄殼”內以巧妙的更新手段,延續著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第三章節“共生·未來·自然復興”,展望后工業時代的人類城市,借助新能源、電動化、虛擬現實等技術革新,實現人居環境與生態新的共生平衡。室外展區將通過“數學模式”展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空間組織和用地方式,為觀眾提供相應的“生活方式”體驗,并引發人們關于院落與塔樓土地利用效率和宜居性的思考。此外,本屆中國國家館展覽還將開設線上展廳。觀眾可通過手機掃碼,進入云展廳觀展。

第18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展覽將于威尼斯當地時間5月20日至11月26日向公眾開放。